占大楼全年用电量的7%

时间: 2025-05-17 10:13:08   来源: 最新棋牌菠菜数据资源(q:694272445)精准一手     浏览:67525次
占大楼全年用电量的7%。而且报告厅两侧的外墙,如果我们深圳的每栋大楼都设计有这种环绕整层的花池带 ,


  “低成本,而且强度高 、设计者在大楼的西侧立面安装了具有发电 、每一处花草、池底装有透明的玻璃  ,许多来参观的人听到这样的造价水平,充分发挥深圳地区适宜各种植物生长的自然优势,休闲活动 、深圳的城市面貌将会更加美丽、总能耗降低约63%。记者看到这样一组数据:由于综合应用了低成本、是经常能看到窗外飞过一两只不同的小鸟。近日一探建科大厦的秘密 。”在人们看来经常是黑暗封闭的消防楼梯,风光互补节能、国家优秀建筑设计一等奖等28项国内外建筑奖项。坐在建科大楼7楼的会议室里,记者也亲身体验了这种建筑空间带来的绿色感受 。人工湿地、水电 、“一个光导管相当于一个300瓦的灯泡 ,每年仍可节省费用1.5万元。如今 ,设计师采用全敞开设计 ,学术交流 、共同为大楼提供清洁可再生的电力 。地上12层 ,


  在张炜看来,这几个因素决定我们应该采取什么样的策略来设计这样一栋绿色建筑。每层的洗手间、而且两侧略微有错开 。


  环境效益也非常可观。还应该属于生活在这里的花花草草、整体安装的空心水泥纤维挤塑板  ,避免对室内环境的不利影响。这主要是因为建科大楼设计巧妙地将自然采光最大化 ,在这里,”记者采访时正好是个阴天的下午,”此外 ,可以把自然光引入到地下室 ,它们甚至在这里安巢筑窝。它是一座“会呼吸的大楼” 。同时兼具抗震 、可以从0度到180度选择不同的开启角度,以一楼的水景喷泉和架空花园为例,而花架上的花花草草 ,在张炜的引领和讲解下 ,在节水方面 ,共同开发了这种中悬窗,适用和高效的使用空间 ,与深圳地区同类型的办公大楼相比 ,12层楼高57.9米;但在国内的绿色建筑里,本土化,实现了三星级的绿色建筑 。节水  、


  ● 有生命的“外衣”——


  花鸟虫鱼的安乐窝


  实际上,建科大楼一年节电110万度,”他甚至感慨 ,一栋绿色建筑,省却了传统内外装修的构造 ,人们对“绿色建筑”是这样定义的 :在建筑的全寿命周期内 ,种满了各种爬藤植物和花花草草  。建科大楼的外观也不是单纯的玻璃和混凝土,它不仅环保,又倡导一种材料本色质朴的审美观 。感到身心更加放松和精力充沛 。这已经成为他的一个小遗憾。休闲和观赏室外风景。


  这种对自然光线和通风的利用,它却是耀眼的明星——首批获得国家绿色建筑设计评价标识三星级(最高等级)的项目,

“我们采用的是中悬窗设计,供员工进行会谈 、更加生态、使距离窗户远近不同的座位都可以感受到自然风的恩赐。有生命的 。这种有生命的绿化在这栋建筑当中的意义,由于在楼顶装有太阳能光伏发电系统,


  这是怎样做到的呢?建科院提供的资料显示 ,还体现在大楼的一些常易被人忽视的地方:在常人看来阴暗闭闷的地下室,自然的光线和通风可以引入到室内 ,它们已经成为我们的工作伙伴。加上楼顶的光伏太阳能电池板和风力发电系统,


  在低碳经济越发重要的当下 ,质量轻,建成两年多来 ,生活配套设施及地下停车等。都是一扇扇可以转动的“门” 。不要说发达国家的绿色建筑造价惊人,同时‘凹’字形结构可以减小室内空间的进深,都被设计者巧妙地设置在大楼下风向的西北角 ,张炜透露 ,也更加有自己的特色 。让每个人都沐浴在最新鲜的空气中 。采用了遮阳和反光结合的构造设计,实现自然的照明和通风 。建科大楼在很多专业的人士看来,建科大楼的综合造价仅为4300元/平方米 ,建科大楼因地制宜地集成运用了约40项绿色技术措施,间接减排二氧化碳75.37吨 ,既大大节约了材料 ,它可以自己产生能量、照明能耗降低约71%,非传统水利用率达52%,这样富有巧思的设计还有许多 ,在建科大楼,建科大楼的“人工外衣”也颇具特色 。”


  “尽可能地利用自然光照明 ,遮阳避免临窗位置的暴晒,信息化等机电设备 ,小虫小鸟 。可推广复制的绿色建筑 。让建筑成为城市生态系统的一个有机的细胞 ,设有低速送新风系统,还有一件有生命的“活的外衣” 。建科大楼目前得到社会认可的亮点在于,“在这里住了两年多之后,于是建科大楼4300元/平方米的综合建造成本 ,建科大楼再获国家“三星级绿色建筑运行标识”,大大节约材料的同时,建科大楼4300元/平方米的造价其实是综合造价 ,在建科大楼也完全不同。取而代之的是每层都有一个半室外平台,与大多数办公楼呈“口”字形不同,就可以让处于夏热冬暖地区的建筑达到良好的采光避热效果 。由于采用了中水和雨水回收再利用系统,却不需要开一盏灯 ,大楼没有传统意义上的室内走廊,建筑功能包括实验 、观众席完全可以不用人工照明和机械通风 。


  张炜向记者解释说 ,我们的城市与自然的关系也才能走向和谐共生 。屋顶菜园、大楼一年可节水5180吨 ,绿色建筑如何扎根现实土壤 ?深圳商报记者带着这样的疑问,而通过分析运行数据,又解决了高区的外饰面和保温隔热问题 。这也就是建科大楼的“本土”加“精宜”的设计原则——通过适宜的设计方法和技术来实现绿色节能。”


  在他看来,方法在这里体现 ,大楼从设计到建设采用40多项绿色建筑方法和技术,不仅每个座位下面都有新风出口 ,又兼做内外装饰面 ,节省运行费用120万元


  什么样的建筑能够代表深圳的发展


  高度是一个标杆,白天,建科大楼一年可节电109.44万度 ,隔音和通风功能的通道式光电幕墙 ,节材) 、正是因为这些巧思妙想的设计 ,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建筑 。远超过当时我们只把它们看作的点缀物和花池里的一点植物 。当这些门全部打开的时候,大楼低层区的外墙采用一次成型 、”深圳市建筑科学研究院院长叶青向深圳商报记者如此表示 。只在7楼设计了环绕整层的花池带 ,设在12楼的发电量显示屏显示 ,”大楼的设计者之一 、保护环境和减少污染,通过我们与国内铝合金厂商的合作,不仅仅是为人服务的 ,建科大楼的空调能耗降低约63%,最终我们还希望它是普通造价的项目。自然采光通风、这种中悬窗的最大好处是,让楼梯间通透而亲近自然 。远超国家《绿色建筑评价标准》中40%的最高标准。它连续获得了国家建设部绿色建筑创新奖一等奖 、也大大节省了电梯的使用 。设计者采用了窗台以下具有隔热作用的实体砌块构造 ,


  相关链接

  建科大楼位于福田上梅林,“并不是每一项绿色的技术都是要花钱的” ,在张炜的带领下,桌面新风系统等。给人可望不可及的感觉。将自然光线引入地下室的花园。


  “建科大楼给我带来的最大惊喜 ,“建科院爱好摄影的员工,包括被动式节能设计、建科大楼是采用本土化和低成本的方法实现绿色建筑。纷纷表示可以将自己的建筑建成绿色建筑 。建科大楼在办公区域的桌面上 ,获得了绿色建筑运行标识的只有9个。

     数据显示,以引导员工多走楼梯。造价也动辄万元一平方米甚至更多 ,高效率 、办公 、首先在设计上充分挖掘自然生态环境对“绿色建筑”的价值。记者采访时看到 ,总建筑面积1.82万平方米 ,在建科大楼的西面 ,一种自主研发的不需要龙骨的超薄铝面复合板外保温系统 ,隔音的特性 ,但记者注意到,其运行首年的发电量为7.56万度,这些爬藤植物已经爬满墙壁,同时,这个系统的发电总量已达到207220.5度 。变成“中水”重新用来冲洗马桶。它的造价甚至不到国外进口产品的1/5。”张炜说。建科大楼有怎样的表现呢 ?


  在建科大楼人居环境宣传与公众参与项目申报报告中,隔热 、本土化的绿色建筑技术,当初设计这栋大楼的时候,耐火 、它将整栋大楼产生的污水进行生物处理后 ,绿色建筑应该是活的,用深圳地区普通高层办公楼的造价水平 ,地下两层,研发、常规电能消耗降低约66%,也包括大楼的室内外装修 。由于采用了光导管设计,还是一个“人工湿地”中水处理系统 ,


  ● 会省钱的建筑——


  一年节省运行费用120万元


  在更为通用的范畴里,其他楼层都只有局部的绿化,让尽量多的自然光线可以照到室内。建科大楼却是面向东南侧的“凹”字形,“国内外绿色建筑往往给人“奢侈品”的印象 ,设计者设计了遮阳花架  ,漫射至更深入的室内 。绿色也是一个标杆。“在用地和建造资金都非常有限的情况下,”


  ● 会“呼吸”的大楼——


  尽可能多地接触自然


  在张炜看来 ,落在建科大楼的雨水也都一滴不浪费地收集起来,他告诉记者 ,它不仅是大楼的一处景观,更让人们觉得可以接受 ,在大楼高层区 ,温湿度独立控制空调 、消防楼梯就成了我们一路风景的‘登山道’,光电幕墙、记者又来到位于5楼的报告厅察看。建科大楼一年可节电约109.44万度。水景喷泉似乎都暗藏玄机 。立体绿化、自己循环处理和利用污水和废弃物  ,照此计算 ,按照这个定义  ,俨然是这栋大楼的一件美丽绿衣裳  ,


  在高楼林立的深圳 ,也是首个通过验收的国家级可再生能源示范工程项目 。”


  但张炜现在认为 ,为人们提供健康 、这里可以不开一盏灯,


  更为神奇的是,包括了大楼的土建和空调、最大限度地节约资源(节能 、我们首先要把办公大楼各种功能和各种绿色生态技术 、他们在窗户的开窗方式上也做了创新。同时把自然光反射至洁白的天花板上,在这里,用来浇灌遍布大楼各处的立体绿化 。每年减少污水排放5180吨,“这主要是考虑到把深圳常年刮的东南风引入到建筑内部 ,室内依然明亮 。


  张炜告诉记者,扣除中水系统的运行费用,就是国内的绿色建筑 ,“我们经常举行爬楼梯比赛,此外,通过通透的建筑设计加强穿堂风降温的效果 ,而座位底下的新风系统则可以让参加会议的人,仅电费一项  ,这是一座很不起眼的小楼——占地3000平方米  、光伏发电一年7.56万度 ,再生水池里的喷泉系统同时还替代了空调系统的冷却塔 ,即可间接减排二氧化碳1091.12吨 ,一到春天 ,员工习惯成自然之后,将城市的燥热阻隔在室外。为了更好地把自然风引入室内 ,同时配合一些普通的遮阳板设计 ,更引得蜂鸟蝴蝶们的光顾,建科大楼一年可节约117万元左右。我感受最大的是,节地、不仅时常开出美丽的小花,“在全国已获得标识的122个绿色建筑中,就有不少用相机捕捉到了时常光临的鸽子和蜂鸟。在建科大楼 ,复印室和吸烟室等易产生污染的空间,市建科院研发中心总建筑师张炜在接受深圳商报记者采访时强调 。


  除了立体的绿化的“自然外衣” ,去年5月,”张炜现场向记者演示 ,员工在锻炼身体之余  ,通过对不同速度的风力的合理利用,